大屏觸控交互力不從心 手勢感應控制技術來輔助
2014-5-20 17:40:52??????點擊:
【導讀】:預期到2015年時,供智能設備(如手機、平板、個人計算機、游戲機與智能電視)所使用的手勢感應模塊出貨量將近3.3億臺,這將比2014年的預測出貨量增加近70%,也是2013年出貨量的兩倍。手勢感應控制技術在未來有機會成為主要的人機接口。
北京時間02月08日消息,中國觸摸屏網訊, 根據NPD DisplaySearch 的最新研究報告──“智能設備手勢感應控制技術與市場(Gesture Sensing Control for Smart Devices Report)”,預期到2015年時,供智能設備(如手機、平板、個人計算機、游戲機與智能電視)所使用的手勢感應模塊出貨量將近3.3億臺,這將比2014年的預測出貨量增加近70%,也是2013年出貨量的兩倍。
本文來自:http://www.51touch.com/touchpanel/news/dynamic/2014/0208/27753.html
除了已經以2D感應技術應用于智能手機、平板計算機與智能電視外,原本應用于游戲機的3D深度感應技術,也將逐漸成熟、降低成本,進而更合適導入于智能電視、一體化個人計算機(all-in-one PC)和其他大屏幕的設備中。因此,NPD DisplaySearch預測到2015年時,不同的手勢感應控制技術將會更為顯著地應用于許多智能設備上。
NPD 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Calvin Hsieh表示:“雖然觸控屏幕已成功地成為智能手機最重要、最普遍的人機接口,然而觸控交互卻未必一定適用于具有較大屏幕的設備上;往往因為使用這些設備時的距離和情境等因素,觸控界面反而變得力不從心。因此,手勢感應控制技術就成了這些設備最好的人機接口選擇之一。特別是像智能電視等應用,雖然已經逐漸導入智能移動終端的應用平臺和生態,但一直缺乏像觸控界面般的殺手級人機接口,以提升消費者的使用體驗與使用意愿?!?br />
智能移動終端:目前以觸控屏幕和微機電傳感器(MEMS)為主要人機接口,預期手勢感應控制技術會作為輔助性的接口。
智能電視和具有較大屏幕的設備:觸控屏幕較不利于其使用情境,因此手勢感應控制技術在未來有機會成為主要的人機接口。目前三星和中國的電視品牌已經使用內建的2D攝影機進行手勢感應控制,當3D深度技術成熟、成本下降后,自然會考慮導入。另外,Apple于2013年底已經將PrimeSense并入,取得3D深度的結構光技術(structured light or light coding),預期最合適的導入產品應該是下一代的Apple TV。
游戲機:Microsoft Xbox自2010年Kinect推出后,就采用3D深度的感應控制技術,Sony PlayStation自2013年底第四代主機發表后,透過新一代PS Camera,也同步將手勢感應控制推至無需把手的3D深度的技術層次。
個人計算機:除了傳統的鍵盤、鼠標與新導入的觸控屏幕外,手勢感應控制技術還未被顯著地應用。然而,自2013年起,在Intel所提出的“感知運算(perceptual computing)”愿景下,具有3D深度偵測能力的手勢感應控制技術,將于2014年起首先應用于筆記本電腦上。
Hsieh補充:“手勢感應控制技術已經獲得了產業領導者的關注,將有希望在較大屏幕的智能設備上成為主要的人機接口,彌補這些設備當前在操作方式上不足的使用者經驗。我們看到僅僅在過去的一年中,這些領導者無不加緊腳步布局?!?br /> 如Intel收購了以色列的Omek,Google收購了Flutter,Microsoft在新一代的Kinect中使用了已經布局許久的 ToF 技術(time of flight),Sony在新一代的 PlayStation 4 中推出具有立體視覺(stereo vision)的PS Camera,而Apple則是剛從PrimeSense取得結構光技術。至此,三大3D深度的手勢感應控制技術都有了重量級的支持者。
北京時間02月08日消息,中國觸摸屏網訊, 根據NPD DisplaySearch 的最新研究報告──“智能設備手勢感應控制技術與市場(Gesture Sensing Control for Smart Devices Report)”,預期到2015年時,供智能設備(如手機、平板、個人計算機、游戲機與智能電視)所使用的手勢感應模塊出貨量將近3.3億臺,這將比2014年的預測出貨量增加近70%,也是2013年出貨量的兩倍。
本文來自:http://www.51touch.com/touchpanel/news/dynamic/2014/0208/27753.html
除了已經以2D感應技術應用于智能手機、平板計算機與智能電視外,原本應用于游戲機的3D深度感應技術,也將逐漸成熟、降低成本,進而更合適導入于智能電視、一體化個人計算機(all-in-one PC)和其他大屏幕的設備中。因此,NPD DisplaySearch預測到2015年時,不同的手勢感應控制技術將會更為顯著地應用于許多智能設備上。
NPD 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Calvin Hsieh表示:“雖然觸控屏幕已成功地成為智能手機最重要、最普遍的人機接口,然而觸控交互卻未必一定適用于具有較大屏幕的設備上;往往因為使用這些設備時的距離和情境等因素,觸控界面反而變得力不從心。因此,手勢感應控制技術就成了這些設備最好的人機接口選擇之一。特別是像智能電視等應用,雖然已經逐漸導入智能移動終端的應用平臺和生態,但一直缺乏像觸控界面般的殺手級人機接口,以提升消費者的使用體驗與使用意愿?!?br />
智能移動終端:目前以觸控屏幕和微機電傳感器(MEMS)為主要人機接口,預期手勢感應控制技術會作為輔助性的接口。
智能電視和具有較大屏幕的設備:觸控屏幕較不利于其使用情境,因此手勢感應控制技術在未來有機會成為主要的人機接口。目前三星和中國的電視品牌已經使用內建的2D攝影機進行手勢感應控制,當3D深度技術成熟、成本下降后,自然會考慮導入。另外,Apple于2013年底已經將PrimeSense并入,取得3D深度的結構光技術(structured light or light coding),預期最合適的導入產品應該是下一代的Apple TV。
游戲機:Microsoft Xbox自2010年Kinect推出后,就采用3D深度的感應控制技術,Sony PlayStation自2013年底第四代主機發表后,透過新一代PS Camera,也同步將手勢感應控制推至無需把手的3D深度的技術層次。
個人計算機:除了傳統的鍵盤、鼠標與新導入的觸控屏幕外,手勢感應控制技術還未被顯著地應用。然而,自2013年起,在Intel所提出的“感知運算(perceptual computing)”愿景下,具有3D深度偵測能力的手勢感應控制技術,將于2014年起首先應用于筆記本電腦上。
Hsieh補充:“手勢感應控制技術已經獲得了產業領導者的關注,將有希望在較大屏幕的智能設備上成為主要的人機接口,彌補這些設備當前在操作方式上不足的使用者經驗。我們看到僅僅在過去的一年中,這些領導者無不加緊腳步布局?!?br /> 如Intel收購了以色列的Omek,Google收購了Flutter,Microsoft在新一代的Kinect中使用了已經布局許久的 ToF 技術(time of flight),Sony在新一代的 PlayStation 4 中推出具有立體視覺(stereo vision)的PS Camera,而Apple則是剛從PrimeSense取得結構光技術。至此,三大3D深度的手勢感應控制技術都有了重量級的支持者。
- 上一篇:大屏顯示何去何從 市場規律值得思考 2014/5/20
- 下一篇:2014全球觸控面板產值或293億余美元 2014/5/20
分享: